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在甲骨文里,“帝”字所象的是架起木柴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于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 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 劳动力过剩 B. 轻视科技发明
C. 雇佣制广泛存在 D. 文化需求低迷
下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 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干政的局面
B. 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 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
①设想未来社会 ②批判专制制度 ③宣扬民主法制 ④尊重科学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