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B 【解析】所谓的“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材料中给出的解释是“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冷战时期中国利用地缘政治开展对话的有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冷战”的特点;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体现出与苏美的关系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阐明了新中国必须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几乎在发表该文章的同时,中国领导人已同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可以通过非官方渠道去北平。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 善于运用骑墙战术维护国家利益

B. 无条件地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在外交上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D. 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仍然不太成熟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B. 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查看答案

“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B. 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形成“上海共识”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

D. 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

 

查看答案

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 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 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C. 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 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