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这些观点的产生是为了
A. 抨击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B. 充分尊重自然的人性,随心所欲
C. 抨击法国的封建主义
D. 弘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毛泽东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
C. 邓小平与时俱进,他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D. 毛泽东思想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误的标准
(命题人:期中考试历史状元赖顺洋)“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这些名词经常出现在近代史学家对某一历史时期评论的论文中,并由此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词语,请问这一时期是
A. 1912—1927
B. 1915—1917
C. 1917—1919
D. 1924—1927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写道“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为此,他提出
A. 改良政治
B. 民族平等
C. 平均地权
D. 民生主义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亡,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推动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
B. 保留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C. 启发国民追求民主政治
D.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 甲午战争时期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文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