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董必武在《忆王尽美同志》一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六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请回答: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下图该期《人民日报》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A.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反攻 B. 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C. 三大战役即将胜利 D.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中国即将建立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下列有关探索的史实正确的是( )
A. 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八七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 秋收起义后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D. 中共七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
意向 | 不可避免 | 可获得 政治解决 | 应该绝 对避免 | 可获得 速战速胜 | 无回答 |
人数 | 170 | 110 | 423 | 244 | 20 |
这说明当时( )
A. 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 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 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 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国共两方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下列选项与这段材料无关的是( )
①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②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会战
③是对百团大战的赞扬 ④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