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
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
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李厚泽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下列的主张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是
A.“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B.“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C.“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何可得开哉?” D.“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的是
A. 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
B. 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
C. 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 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心”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 )
A. “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B. 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C. 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
D. “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思想和文化精神
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轨迹可概括为
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抗争、变革和启蒙 D.忧患、抗争和共和
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