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2)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 (3)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 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即可概括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即可分析出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2)问,根据材料“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即可概括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第(3)问,根据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与上题的观点进行对比即可概括出材料三的观点的不同。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全面性认识即可分析出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的可取之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到“主张尊孔,势必立宪;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它,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传统儒家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

(2)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家的哪些思想观念仍需继续提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对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 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

——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张太雷《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自由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比表。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

 

自由主义

传统文化

权利来源

天赋人权

 

权利主体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君权至上

权利制约

 

君主专制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人性

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2)为什么说“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早夭了”?根据材料二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的近代思想家是

A.朱执信 B.梁启超  C.李大钊 D.陈独秀

 

查看答案

《新青年》创刊后曾行销达一万六千份,毛泽东等一大批青年深受其影响。该杂志在青年中产生较大反响的原因不包括

A.宣扬民主与科学                   B.青年热爱国家,追求进步

C.国民大革命兴起                   D.全面否定封建旧文化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