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在京的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国别 | 宪法 |
苏俄(联) |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
中华民国 |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
法国 | 1946年宪法 |
其它 |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
A.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B.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C.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指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发生于
A. 战略反攻时期 B. 渡江战役时期 C. 平津战役时期 D. 淮海战役时期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了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 大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