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

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在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运动常被称之为启蒙思想运动,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常被称为启蒙思想家。这个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面对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兴起,作为明王朝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感到屈辱、愤怒,一方面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对明王朝何以灭亡的问题进行历史的反思。也就是在这种历史的反思中,他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并毫不留情加以批判。

——摘编自覃正爱《试论明末清初思想家启蒙思想的局限性》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复古与怀旧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这种思潮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被称为“特殊的历史阶段的原因”。在这个时代启蒙思想家有哪些主张符合世界潮流?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又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主张:孔子提出“克已复礼”(主张恢复周礼);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任举一例即可) 影响:促进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民主思想的萌发。 主张:工商皆本;抨击君主专制。 (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表现: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4)关系: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社会的进步又会促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孔子的“克己复礼”、老子的“小国寡民”等主张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和所学知识可知,“复古与怀旧思潮” 促进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并毫不留情加以批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和抨击君主专制的主张。 (3)从材料“自1840年以来”可以得出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国家独立和富强。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地主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的活动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社会的进步又会促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追签订停战协定。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查看答案

《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为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模式和原则,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

 

查看答案

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确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下图为近代收发电报模拟图。近代中国自己最早架设的电报线是在1877年的台湾。

 

查看答案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宗法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分封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