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解析】(1)本题需要学生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方可作答,材料“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反映了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材料“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反映了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2)本题设问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问题是关键;材料“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反映了《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生需概括、归纳材料信息,规范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材料“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反映了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材料“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反映了日本政策改变的原因,即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是原因之一。 (4)本题要求学生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材料“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反映了中国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从日本方面阐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佐藤首相的这一反应是针对

A. 尼克松访华

B.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 中美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4日夜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 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C.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融合

D. 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查看答案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坦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功开创了

A. 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B.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D.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于这一时期我国外交领域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对霸主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

②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 世纪7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建交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顺利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