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 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 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下列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描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迅猛
D. 揭示了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A. 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了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特权
B. 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 这场战争导致台湾被割占
D. 该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 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