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

观察下图

材料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在材料五中,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西周的分封制。服从周天子,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职。(缴纳贡赋) (2)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 (3)秦始皇以御史大夫和太尉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4)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1)从材料“以藩(即诸侯国)屏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度;从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中可以概括出诸侯对周王的所尽义务。 (2)从材料“郑伯不朝”“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中可以分析出当时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在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的措施:秦始皇以御史大夫和太尉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4)从图三中可以看出,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经典的代表,1949年毛泽东称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的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 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宣言中“抗战”的积极作用是

A. 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迅速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查看答案

作家魏巍曾写道:“□□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A.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 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 粉碎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 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阅读和利用了以下文章或书籍:(1)《五四旋风》(2)井冈山道路的探索》(3)《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4)《从延安到北平》据此推断,该同学的研究性课题最有可能是

A. 《抗日战争》    B. 《人民解放战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D. 《伟大的战略转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