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图片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战国时期思想界百家争鸣。请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归类,他们分别属于哪一家?
(2)选择其中一家,说说这一派的主要观点。
(3)谈谈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艺创作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春天。请举出两例这一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及其作者。
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某校校长经常这样教育学生:“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校长的教育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