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 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 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C. 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 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
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百科全书派著名撰稿人,西方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指出:孔子“是中华帝国煊赫古代流传下来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的最伟大的改革者”,而中国历代的专制君主则是“执行这种法律”的。
材料二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的有61人,孙中山的有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材料三 2006年在山东曲阜举行了孔庙祭孔大典活动。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这是50多年来海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魁奈之所以将孔子与中国的“法律”、“道德”和“专制”相提并论,有何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你认为2006年祭孔活动何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宗族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兄弟叔侄, 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国课早完 (完粮纳税),即囊棠(粮仓)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节选自(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家庭教育起步较晚。1903年,张百熙等人编订《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强调了家庭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民国初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润撰写《家庭教育》一书,书中除强调继承对未成年子弟教育的优良传统外,还根据当时国民的弱点和近代国家发展的要求强调了“制苟且的教育”“公德的教育”“军国民的教育”等理念。
南京国民政府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颁布了《家庭教育实验区设施办法》等法规积极推行家庭教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四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实验区在政治方面的目标为“了解并信仰三民主义;具有注意时事的习惯;能积极参与地方自治活动及各种民众组织”。《推行家庭教育办法》中特别规定“各级学校推行家庭教育,教职员学生均应参加,并以女教职员学生为主体,推行各项工作”。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在各级政府组织中均应设置家庭教育组织机构,负责推行家庭教育。
——摘编自吕雯慧《略论近代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改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家庭教育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