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曾说:“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

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曾说: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此两学所以终不能合,徒互相诟病,若水火不相入也。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B.梁启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末

C.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观点基本一致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根本目的相同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体现了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强调两者要融会贯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查看答案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 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 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C. 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 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查看答案

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

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的分离

 

查看答案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查看答案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