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第二次起点”的说法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民国八年5月9日晨,蔡元培发表声明称:“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A.“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引起了学潮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C.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和约签字
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超
A. 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
B. 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
C. 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
D. 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