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长征期间” ,即1934-1936年;关键信息是“民族矛盾加剧”。长征期间,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A是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中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自此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A;B项是在长征期间发生的,即1935年1月,但针对的是中共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排除B;D是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D;综上可知,正确答案选C。C是1935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 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出

A. 国民党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

B. 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

C. 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D. 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

 

查看答案

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查看答案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改变斗争策略,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查看答案

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 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 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 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