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观点进行评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 示例一 此观点不正确。理由:科举制度在近代中国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它的废除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并不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而是由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造成的,即使不废除科举制度,社会也会出现动荡。 示例二 此观点正确。理由:科举制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的废除使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即该学者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严重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的。然后对该观点结合史实评述即可。赞同该观点,可从科举制的作用回答,如有利于公正选举人才,其废除使得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化保障;不赞同该观点,可从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原因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施行的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材料二  (18 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 1830 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批评道“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材料三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

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材料一中“凤阁鸾台”指的是哪两个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什么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一国两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