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内中央和王国...

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内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 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B. 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

C. 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 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D 【解析】由统计图表中“中央辖郡”和“王国辖郡”可以看出都有“郡”,所以意味着A的说法不对;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西汉,实行郡县制还是封国制,是由中央政府或者皇帝来决定的,所以C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图表中中央政府所辖郡的数量和人口数均远远少于王国,而这是西汉初年由政府设立郡国并行制的情况,所以不能说明中央政府已为王国势力控制,中央政府受到王国势力的威胁是在西汉中期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所辖郡的数量是王国所辖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人口数却是王国所辖的二分之一。根据一般经济与人口发展关系的理论可知,用有限土地资源养活更多人口,说明其经济 基础更好。由此可知,中央所辖地区供养了更多的人口,这就需要更好的经济基础。故选 D 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B. 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C. 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D. 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分水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   

  ——摘自《光绪皇帝宣战上谕的咨文》

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家,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帮,干涉其内政。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         

——摘自《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

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摘编《甲午战争日本取胜另一秘闻:舆论战中击败清朝》

材料二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材料二、三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日出兵朝鲜的各自理由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看待中日战争的。

⑵根据材料二,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引发了什么国际外交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下列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迁的原因。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A. 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B. 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

C. 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