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中国: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同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8年创办大生纱厂。

欧洲: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

中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欧洲:

183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密尔发表《论自由》。

中国: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1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资料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示例一: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 论述: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 政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示例二: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后,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伤害,造成政治经济主权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播近代文明、帮助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解析】这一题需要考生先就题干中的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观点,比如,19世纪中欧历史发展的不同方向、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等。然后在确定论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阐述时一般要说明论题的含义、解释和分析出现论题所述结果的原因、这种结果带来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7 世纪初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兼英国贸易委员会委员托马斯·孟看来,商业是高贵的职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商人是“国家财产的管理者”。一国的富裕取决于对外贸易中获得顺差。英国没有生产金银的矿石,要增加国家的财富,使金银充裕,只有凭情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如何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从而实现英国的富贵呢? 孟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其中包括扩大本国国内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即增加自然财富;发展国内的工场手工业,即增加人为财富。但孟更强调发展航运业和出口贸易,尤其主张发展殖民地贸易。他认为,出口商品如果是用本国船只运输,不仅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售价,还可以加上商业利润、保险费用和运输费用,从而使国家的收入增加。

——《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上明确指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因于何赖。”显然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夺回利权是张赛办大生纱厂的宗冒。一般富豪则习惯于封建的剥削方式,认为购买土地和放高利贷,既稳妥又省事,而且本小利大。加上在洋纱倾销的压迫下,上海各华商纱厂都像风中残烛,摇摇欲熄,更使人们对于投资近代工业深怀戒心。所以“凡以纱厂集股告人,闻者非微笑不答,则掩耳却走”

——《张謇的实业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与17世纪早期英国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在经济背景方面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些不同导致的政治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山姆大叔忙坏了》反映的是

A. 两极格局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B. 美国力图维持“单边主义”

C. 第三世界兴起和美国的衰落

D. 美国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格局

 

查看答案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查看答案

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说。“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此转变

A. 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B. 体现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

C. 说明欧洲殖民国家已开始逐渐瓦解

D. 反映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

 

查看答案

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 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 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 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