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暇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延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威趋实学。

1906年始

清延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1)归纳材料一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

 

(1)有一定的出身等限制;录取人数少,以明经科为主;符合长远统治需要(唐朝统治选拔了优秀的人才)。 (2)特点: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创建近代教育体制;废除科举考试。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受西方的侵略,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旧的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人才;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倡导。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可以从身份严格限制角度归纳,依据“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等可以从录取人数、考试科目以及作用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可以依据材料二中的“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会试一律停止”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教育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中国: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同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8年创办大生纱厂。

欧洲: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

中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欧洲:

183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密尔发表《论自由》。

中国: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1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资料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7 世纪初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兼英国贸易委员会委员托马斯·孟看来,商业是高贵的职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商人是“国家财产的管理者”。一国的富裕取决于对外贸易中获得顺差。英国没有生产金银的矿石,要增加国家的财富,使金银充裕,只有凭情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如何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从而实现英国的富贵呢? 孟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其中包括扩大本国国内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即增加自然财富;发展国内的工场手工业,即增加人为财富。但孟更强调发展航运业和出口贸易,尤其主张发展殖民地贸易。他认为,出口商品如果是用本国船只运输,不仅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售价,还可以加上商业利润、保险费用和运输费用,从而使国家的收入增加。

——《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上明确指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因于何赖。”显然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夺回利权是张赛办大生纱厂的宗冒。一般富豪则习惯于封建的剥削方式,认为购买土地和放高利贷,既稳妥又省事,而且本小利大。加上在洋纱倾销的压迫下,上海各华商纱厂都像风中残烛,摇摇欲熄,更使人们对于投资近代工业深怀戒心。所以“凡以纱厂集股告人,闻者非微笑不答,则掩耳却走”

——《张謇的实业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与17世纪早期英国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在经济背景方面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些不同导致的政治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山姆大叔忙坏了》反映的是

A. 两极格局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B. 美国力图维持“单边主义”

C. 第三世界兴起和美国的衰落

D. 美国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格局

 

查看答案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查看答案

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说。“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此转变

A. 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B. 体现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

C. 说明欧洲殖民国家已开始逐渐瓦解

D. 反映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