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遂埋...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遂埋此子”。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郡县制

D. 九品中正制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汉代推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的标准是品德、才能。结合材料“被荐举为孝廉”可以得出本题选B。A项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C项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制度。D.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故AC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B. 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

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查看答案

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军机大臣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 周王地位衰落

B. 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C. 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 政治制度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暇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延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威趋实学。

1906年始

清延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1)归纳材料一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社会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