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对下表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A. 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C.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 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B. 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C. 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D. 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
A.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 孟子反对孔子的思想主张
C. 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 孔孟政治理想不符合当时时代要求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的《中华民国国歌》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的斗争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前期后期的救国纲领分别是什么?其中哪一个纲领最能反映农民的要求?哪一个纲领反映了历史潮流的要求?
(2)“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