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这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是
A. 自由是人的一种心境体验
B. 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C. 自由的条件是安全有保障
D. 自由是法律许可范围的自由
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下列不属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的是
A.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B.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C. 基督徒须知,周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票好得多
D.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义也无权
意大利的彼特拉克非常注意塑造自己“创新者”的形象,他说:“给在世的人一个恰当、正确的好名声,在他死后,就会升入天堂,获得永生。”他这一说法的意义在于
A. 否定宗教神学的至高无上
B. 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反对忽视公共道德和倡导追求功利
D. 体现出对理性主义的崇拜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C.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D.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南朝时期,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 北朝制度比南朝更加先进
B. 门阀世族势力的不断强化
C. 制度进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 科举制度产生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