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分)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 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论: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解析】本题审题分为三步,首先是结合设问与材料,搞明白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中国历史”,其中蕴含三个细节,一是“创新”,二是“贯穿”,实际上就是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尽量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要考虑到,三是要结合所学;第二步是分析题目说明,注意题目是不限定角度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设定的四个角度的某一个或多个,或者是修改、补充、否定、创新,这一块不求答题角度过度铺开,能够根据考场时间和自己的知识掌握,针对一个角度准确分析是比较理想的,在能力不足以支持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退而求其次,从多角度论述;第三步是具体答题过程中操作的细节,一是观点明确,二是史论结合,既不要空洞地说历史概念没有史实,也不要只列举史实而不知道把史实与主题随时进行结合,三是注意列举的史实要准确,要和准备结合的结论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如果是按照图示角度来回答,首先表明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如果按文化理念的求变求新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如果按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中华民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等;如果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四大发明、京张铁路、袁隆平等;如果按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唐朝的兼收并蓄、洋务派的学习西方、当代的对外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崖(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康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一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大西洋”带来的贸易格局的变化。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传统的思想挑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时英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并分析其对英国国际政治地位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故谓人有男女之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及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查看答案

1978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改变了生产者对生产漠不关心的局面,农村形势大好,也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新问题,亟待解决。如:生产者的经济活动加强了,基层组织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如何适应。这表明

A. 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要强化现有的基层行政组织

C. 要把农业生产纳入计划轨道

D. 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B. 在曲折中逐渐发展起来

C. 短时间实现了普及目标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