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D 【解析】试题分析: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均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以天下为己任

C. 提倡公平法治

D. 反对宋明理学

 

查看答案

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      D.李贽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崖(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康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一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大西洋”带来的贸易格局的变化。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传统的思想挑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时英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并分析其对英国国际政治地位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