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1)官窑: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民营(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民窑属于私营手工业。“功能”,官窑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而民谣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第(2)问,“特点”,由材料二概括得出。材料“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得出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得出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美国,农业调整署通过1933年同各州农场主签订合同,仅1934年就减少小麦和棉花播种面积各1000万英亩,玉米900万英亩,两年内共销毁牲畜2300万头。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①减少农产品过剩

②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缓解失业压力

④恢复金融秩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种现象

A. 主要是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B. 使封建地主的财力和社会地位提高

C. 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D. 是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小说《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该小说中的是

A. 举办新式婚礼

B. 苏式服装成为普遍的选择

C. 通过互联网观看电影

D. 在北京城内乘坐地铁

 

查看答案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 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图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其中第2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