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源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4)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1)条件: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2)同: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 (3)原因:范围更广,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借鉴了外邦人法规,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接近于自然法的理想。 (4)总体趋势: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具体的法律条文到自然法产生;从繁琐到简洁务实;从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到侧重于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 【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第一段看出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段讲述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三段讲述的是各城邦或诸侯国的分裂割据。学生要对材料进行逐步分析,加以归纳,以免遗漏。 (2)从材料二的泰勒斯的水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可以看出古希腊重视对自然和人的研究,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往往轻视自然和轻视实践劳动。学生要注意答案要从材料中提取出来。 (3)从材料中“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可得出答案。此外,还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如帝国疆域扩大,民族矛盾、经济纠纷增多。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此外,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可得出它从繁琐到简洁务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群分”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材料二   “群学”  《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

材料三   “群众”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材料四   “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荀子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1919-1925年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历史事件有哪些?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 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B. 情节怪诞离奇

C. 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 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查看答案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毛泽东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毛泽东的主张是

A.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C. 在文学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D.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查看答案

列宁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邓小平也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A. 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样性

B. 都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必要加以改革

C. 都体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结合

D. 都肯定了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 北伐战争遵义会议一届人大

B.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三大战役

C.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 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