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B. 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C. 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D. 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秦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战争和周期性的动乱导致社会动荡,造成指南车技术、防金属腐蚀技术、《农书》中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热兵器技术等手工业技术的失传,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阻碍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于手工业技术没有直接的阻碍,排除A项。从汉开始到明清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不断与周边地区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王祯《农书》是公开印刷出版,将自己所掌握的农业技术进行传播,没有严格保密,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 宗教改革运动

B. 文艺复兴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 “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拯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8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深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吗,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材料四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420日)

(1)材料一中孙中山以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具体事例。

(3)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主张及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源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4)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群分”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材料二   “群学”  《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

材料三   “群众”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材料四   “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荀子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1919-1925年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历史事件有哪些?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