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实非贵族政体,而为独裁政体。其蠢国殃民者……...

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实非贵族政体,而为独裁政体。其蠢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他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专制统治

B. 反对民族压迫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实行民主共和

 

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媚独裁”,即崇尚专制,因此他号召向专制政府开战,“排满”只是反对专制的手段而已,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对民族压迫,而是强调反对专制统治,排除B项。“排满”只是反对专制的手段,故核心主张是反对专制统治,而不是推翻清朝政府,排除C项。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究竟解放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因“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C.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D.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查看答案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B. 关注西方科技

C. 开始开眼看世界

D. 坚持“中体西用”

 

查看答案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成果形成于

A. 18世纪初期

B. 17世纪中期

C. 20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查看答案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B. 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

C.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D.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