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其著作《孔子改制考》中引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以此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寻求强国御侮之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 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以求强盛清朝

C. 资产阶级改良派寻求改良中国政治而强国

D. 无产阶级提出学习西方民主科学以启民智而救国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查看答案

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实非贵族政体,而为独裁政体。其蠢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他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专制统治

B. 反对民族压迫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实行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究竟解放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因“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C.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D.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