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约瑟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材料二:

中国

西方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论证: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2)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仍是传统科技。西方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属于近代科技。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妨碍科技的发展,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催生了许多顶天立地的科学巨匠。 (3)积极影响:蒸汽机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交通运输革命,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得到发展。 消极影响: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4)科技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科技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对社会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的角度说明李约瑟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从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等方面加以论证。 (2)本题据材料二“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实验、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验的总结、传统科技、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近代科技等方面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本题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科技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寻求强国御侮之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 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以求强盛清朝

C. 资产阶级改良派寻求改良中国政治而强国

D. 无产阶级提出学习西方民主科学以启民智而救国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查看答案

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实非贵族政体,而为独裁政体。其蠢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他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专制统治

B. 反对民族压迫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实行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究竟解放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因“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