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事业大事记 时间自强大事 1861年恭亲王、文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事业大事记

时间自强大事

1861年恭亲王、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设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1864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1865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69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1875年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1876年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0年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

1881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1882年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1885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1887年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750-1914年的100多年,是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1789年7月14日,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十多年法国政治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长期主导欧洲国际事务,不仅为西欧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革命性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统一,由此意大利和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德国统一和迅速崛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势力均衡。最初发轫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了西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变革。它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1800年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机器不断被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工业化更富有活力。……19世纪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反对维也纳会议的封建逆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已成为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

―――摘编自王晋新《欧洲霸权时代(1750-19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洋务自强事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霸权时代欧洲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启示。

 

(1)自强重点是创办军事企业以实现国防近代化;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军事技术人才;发展近代交通与通讯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筹集军事经费;由封建政府主导的国防军事近代化逐渐到交通、教育、经济领域。时间跨度较长;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以地方实力派督抚领导为主;对西方有较强的依赖性等。 (2)特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专制政治向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民主革命与民族运动相结合;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 启示:变革社会体制和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工业化的前提;改变思想观念,重视科技和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提高国际地位、塑造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解析】(1)由材料中“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李鸿章筑旅顺军港”“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等可知自强重点是创办军事企业以实现国防近代化;由材料中“设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等可知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由材料中“李鸿章设电报局,请修铁路”可知发展近代交通与通讯业;由材料中“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可知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筹集军事经费;由材料中“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等可知对西方有较强的依赖性;综合整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由封建政府主导的国防军事近代化逐渐到交通、教育、经济领域;时间跨度较长;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以地方实力派督抚领导为主等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可知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材料中“法国长期主导欧洲国际事务,不仅为西欧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革命性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统一”可从由专制政治向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民主革命与民族运动相结合、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传播等方面概括;由材料中“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可知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由材料“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可知“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二小问,关于启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工业化的前提、思想观念的改变、重视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约瑟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材料二:

中国

西方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寻求强国御侮之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 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以求强盛清朝

C. 资产阶级改良派寻求改良中国政治而强国

D. 无产阶级提出学习西方民主科学以启民智而救国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查看答案

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实非贵族政体,而为独裁政体。其蠢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他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专制统治

B. 反对民族压迫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实行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