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A. 中日邦交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
D. 中苏关系改善
1971年1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从此,鲜艳的五星红旗一直飘扬在联合国大厦的门前。促使中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门前升起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亚非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
③美国对中国态度的重大转变
④中国外交代表团的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它合法国家的利益。”这段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的文字,反映了美国
A. 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 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 仍然阻止新中国回到联合国
D. 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指的是
A. 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回忆录:“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A. 官方交流
B. 高层互访
C. 以民促官
D. 经贸引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35万余项,一晌约15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李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圈地的现象很早就在英国发生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薄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项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英圈地运动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