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1:历更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8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天津...

【历史一选修1:历更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8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辽宁省全部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步试点并推广。1978年,《宪法》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市管县体制进行了明确规定。20世纪80年代初,“市管县”体制在中国全面兴起。1983年《关于地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1986年《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具条件的报告》这两个中央重要文件的相继发布,将“市管县”从提出一直到明确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时的设市条件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一个市领导多少县,要从实际出发,主要应根据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大小决定,要求各地认真总结经验,合理规划布局”。

——贾红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层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市管县”行政改革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管县”行政改革的影响。

 

(1)特征:审时度势、循序渐进;以宪法形式加以确认;不断规范;坚持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价值取向。(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市管县”体制旨在以城市带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城乡共同发展的局面;对缩小城乡差距,消灭城乡对立.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答出三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主要特征根据材料“1958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辽宁省全部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步试点并推广。”“20世纪80年代初,“市管县”体制在中国全面兴起。”可以得出审时度势、循序渐进;“1978年,《宪法》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市管县体制进行了明确规定。”可以得出以宪法形式加以确认;“1983年《关于地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1986年《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具条件的报告》这两个中央重要文件的相继发布,”可以得出不断规范; “一个市领导多少县,要从实际出发,主要应根据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大小决定”可以得出坚持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城市、农村、城乡差距等角度来回答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教育状况

17世纪

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种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世纪

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

——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查看答案

二战后,“人”在美国某一流派作品中,就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他也不是话语的主体,人物仅仅成为“角色”(而不是主角),他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该流派作品的特点是

A. 重新理解自我

B. 强调表现理性

C. 再现社会风貌

D. 挖掘人类情感

 

查看答案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B.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C.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D.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查看答案

1873年,德意志帝国政府规定马克为唯一的支付货币,取消各邦货币发行权。并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令,规定接受教育为公民的基本义务。1879年起,实施关税保护政策,提高进口税率。这些措施

A. 加速了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 意识到自由放任政策的缺陷

C. 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D. 强化政府职能制约民主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