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年...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1)依据材料,归纳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的不同。

材料二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2)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材料三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3)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1)前:意识形态的冲突;后:文明的冲突。 (2)相同:制造国际冲突。 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3)观点:福勒认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大国对小国的不尊重,而非文明。 评价: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冷战结束后,发生了许多世界伊拉克战争,武装干涉利比亚等。这些冲突表面看确实是带有文明冲突的痕迹,但实质却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奉行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解析】(1)本题需要从材料中的内容出发,从材料中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可以得到:冷战前是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冷战后是一种文明的冲突。 (2)乔治凯南的理论塑造了一个敌人:苏联,而亨廷顿的理论是在冷战后制造新的国际冲突找到了理由。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主要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3)从材料“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可以看出福勒的观点,评价该观点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当年马可·波罗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时,他惊诧于中国的发达。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说:“中国,那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他一旦醒来,他将改变世界。”

材料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皮埃尔·莱曼在《我眼中的中国》的文章里这样写道:“20世纪50年代:流行形象是贫穷”,“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攻击目标”,“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中右翼政治中心’”,“20世纪80年代:令人惊叹的转型”,“尽管美国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提到‘中国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洗衣店和餐馆老板的形象,但在九十年代,他们联想到的则是高科技和金融业。”“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社会的‘贵宾席’一直被西方列强所独占。它们天生就是统治者。如今,西方觉得它也许应该邀请中国进入‘贵宾席’,只是不知道该在何时、何地、如何去做。”

综合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形象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早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军事策划人员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①欧洲衰落

②德国分裂

③美苏争霸

④日本崛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3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3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 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 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 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 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