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体现中央集权,D正确;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与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查看答案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 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C. 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A. 农业发展迅猛

B. 分封制度崩溃

C. 郡县制度形成

D. 官吏待遇下降

 

查看答案

李瑞兰在《中国社会通史》中提到: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该材料反映出

A社会等级的流动根源于阶级结构的变化

B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社会等级流动的根本原因

C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等级流动的重要因素

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