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 )
A. 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
B. 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
C. 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
D. 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法家的思想主张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逍遥无为
C. 事异则备变 D. 事物自相矛盾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 其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 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下列观点与“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一致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
D.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