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认为:“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一刻不容缓者也。”梁启超在此强调
A. 民族主义意识是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B. 读史能够增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
C. 欧洲的民族主义发达程度高于中国
D. 史学变成验证普通民众是否具有国民身份的唯一依据
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指出:“清政府之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并使彼国志士所著《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徒然提倡固陋之说。”材料说明
A. 日本“蔑华”的观念由来已久
B. 日本“慕华”的传统观念开始出现转变
C. 清政府的衰败源于提倡固陋之说
D. 日本志士以中国被西洋侵略作为警示
朝贡体系是传统中国追求满足心理上的优越感,不谋求占领、征服和剥削朝贡国家,它是中原王朝内在统治秩序的外化。这种体制受到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
A. 法治
B. 礼治
C. 德治
D. 人治
元代划分行政区在兼顾“山川形便”指导思想下,更突出“犬牙交错”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元政府这样做是为
A. 防止地方凭险割据出现
B.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 鼓励统治区域文化交流
D. 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指出:唐宋之际,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 科举制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 世俗文化兴起
D. 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宋代乡村社会出现“父祖有虑子孙争讼者,常欲预为遗嘱之文”“乡党邻里不相存恤,惟争财竞利为事,鞭笞流血而不知止”的现象,富民筑学馆,“延四方名士,特以教其家与一乡子弟”,“以力田课僮仆,以诗书训子弟,以信义服乡闾”。材料反映宋代
A. 富民兴办义学有助于乡村教化
B. 富民兴办义学是为了培养人才
C. 富民兴办义学是为了普及生产知识
D. 富民兴办义学有效提高了族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