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末新政是对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190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末新政是对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1901-1911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总称,这次改革是继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后,清政府发动的一场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有关清末新政史的研究近年愈益受到国内学界重视,成为晚清史研究中的“显学”,以下是1949年以来的国内清末新政史研究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清末新政史研究概况(注:代表论文、专著涉及者)

1949-1978年

论文2篇(略);

陈旭麓:《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金冲及:《论清末的立宪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李时岳:《张謇和立宪派》,中华书局,1962年

1979-1990年

论文100余篇(略);

章开沅:《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李新:《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1年;

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1991-2000年

论文达400余篇(略);

赵军:《清末新政与明治维新比较》,湖南出版社,1992年;

韦庆远:《清末宪政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大,1996年;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2001年至今

论文千余篇(略),著作40余部(略),著作内容涉及清末政治改革、法制改革、文教改革、经济改革、新政人物、群体研究、清末地方新政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表格四个阶段中提炼信息,概括各阶段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特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949-1978年,忽视阶段:成果少,受革命史观影响,否定评价,“文革”阶段无成果。 1979-1990年,起步阶段:新政史研究仍依附于辛亥革命史研究,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城;仍然偏重政治史;与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不相称,而且成果主要集中在政治改革,也没有一本关于新政的专著问世。1991-2000年,趋于成熟阶段:学术研究的转向;现代化史研究勃兴消末新政史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重新评价新政。 2001年至今,繁荣和发展阶段,成为“显学”,将国内新政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缩小新政史研究与晚清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研究差距;涉及领域广泛、更加全面。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从表格中获取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本题依据材料表格中四个阶段,从“1949-1978年,1979-1990以及1991-2000。”归纳要点,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从“忽视阶段、起步阶段以及繁荣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边沁(1748-1832)提出了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追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判断行为好与坏要看该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肯定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边沁提倡利他,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人们之所以利他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以此实现人己两利。在实现功利的手段上,边沁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当每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受西方民主法治传统的影响,边沁强调立法和政治参与,“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功利主义经过约翰·穆勒、大卫·李嘉图的修正和扩张,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最主要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摘编自钱磊《边沁功利主义法律观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边沁功利主义思想能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企业家群体包括:一是以张謇为代表,一般拥有科举功名、官场背景,属于地方上的头面士绅。二是以荣家兄弟为代表,从做钱庄学徒到自已开钱庄,办厂之前只有纯粹的商人身份。三是以刘鸿生为代表,虽是买办出身,但在掘得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投资办企业,完成买办身份的转换。四是以东南亚首富身份回国创办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张振勋,长期驻日经商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代表。五是以范旭东、陈光甫为代表,他们或为留学美、日的“海归”,或自学起家,无官场背景和雄厚资本,但有魄力和能力,他们的企业往往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在近代企业家阶层中他们最具创造性和现代精神。

——傅国涌《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

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洋务派总共兴办了大约60个近代企业,总投资约5300万两银子。其中,军事工业21个,投资3700多万两。以30年计算,平均每年2个,每个企业投资170余万两。在日本,从1868年到1892年,日本总共建立了5600多个公司,总投资资本达到2.89亿日元,平均每年设立225个公司,每个公司资本折合中国银两大概700多万两。在1892年以前,中国兴办洋务企业的成就和日本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两国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也不在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上。

——张海鹏《19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说中国近代实业家的类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和日本的近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罗荣渠先生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美关系有3个关键时刻:第一个关键时刻(1931年),美国站在错误的一边;第二个关键时刻(1941年),美国站在正确的一边;第三个关键时刻(1945年),美国又转向错误的一边。材料中“又转向错误的一边”是因为美国推行

A. 霸权主义政策

B. 门罗主义

C. 孤立主义

D. 反法西斯政策

 

查看答案

陈启懋指出,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垂死、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生机,而且“新政”施行,标志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材料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A. 改变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 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升级

C. 使传统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

D. 克服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苏联“只注意使工人、农民、妇女在苏共中占有相应的比重,而忽视了国内工人力量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知识分子被迫戴上‘紧箍咒’”。材料引发

A. “斯大林模式”成为社会发展桎梏

B. 知识经济引发苏联社会结构大变动

C. 工人阶级在新技术革命中不断更新

D. 苏联知识分子与苏联体制渐行渐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