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必须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政治活动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能保...

在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必须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政治活动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能保持中立或不参与,否则将被剥夺公民身份。由此可见

A. 中立不符合自然法的理性精神    B. 公民的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

C. 民主破坏使公民参政热情下降    D. 法律重视公民政治素养的培养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民必须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公民的义务,但出现不同意见及采取不同态度是公民的自由,而城邦法律的规定是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严格限制,B项正确。自然法的理性精神包括自由平等理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破坏,而是强调公民的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公民的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而不是法律重视公民政治素养的培养,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数据能示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到乾隆四十年(1775),江苏崇明地区每年购买粮食数量,从不超过20万石发展到购买数量达30万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繁荣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B.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C. 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发展推动    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

 

查看答案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起于周,成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清的避讳之风,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古制,形成了以避君讳为核心,完备而严苛的避讳制度。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 宗法制度日益完备    B. 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 社会习俗不断进步    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今文经指西汉初年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二者斗争激烈。其实质是

A. 儒学独尊,利益之争日趋激烈    B. 秦代焚书,儒家经典真伪难辨

C. 时代发展,隶书成为官方正书    D. 传承中断,五经内容差异

 

查看答案

觐璋是西周时期诸侯参加重大典礼,觐见周王时,必须携带的物品。觐璋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由西周青铜铭文的这段记载可推知

A. 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 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C. 商业有所发展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D. 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常衮(729-783),陕西京兆(今西安)人,唐代著名状元宰相。建中元年(780年),曾任宰相的常衮被贬任福建观察使。由于常衮声望很高,倍受闽人尊崇,他到福州后进行大规模的兴学活动。鉴于此前李椅已重修府学,常衮就把教育重点放在普及乡校教育上。

他在各地兴办乡校,请名士任教师,教学生做文章,按时考试,亲加讲导。当时乡间人多不识字,且语音与中原不同,难以开导。常衮即作民谣云:“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过,依仔撑船来接郎”,以土音教民唱,随后写“月光光”等字教之。如能识一字,就以一钱与之,鼓励民众识字,在他的苦心倡导下,认字读书的人渐多起来。对于读书人,常衮都以宾客之礼相待,并与之同游同食,相互讲论。在他的倡导下,读书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尊师重学之风盛行,风俗大变。常衮还力图改变闽中闭塞的状况,注重选拔优秀的学生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他在任四年,推荐、选拔不少优秀学生,使福建的“岁贡士与内州等”,这就为后来唐朝废除南选制度奠定基础。常衮死后,福州人在府学内建常公祠。

(1)根据材料,指出常衮在任职福建时的主要政绩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常衮在福建发展教育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