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中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A项秦朝;B项元朝;D项明朝。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削弱相权,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下列历史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 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    B. 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内阁

C. 秦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    D. 宋设参知政事,掌副宰相

 

查看答案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查看答案

汉字听写大赛中,题目是zuòtǔ”,主持人解释说:词语出自《左传》。胙训报也。有德之人必有美报。报之以土,谓封之以国。与这一词语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郭嵩焘(1818年-1891年) 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他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认为“茫茫四海含识之人民,此心此理所以上契于天者,岂有异哉? 而猥曰‘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也’,吾所弗敢知矣!”“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郭嵩焘的思想在“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他身后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开了先河”。

——摘编自郭嵩焘《使西纪程》

材料二  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紅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哔然,义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

——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创作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其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苏联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0年9月,阿富汗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

材料二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入侵阿富汗,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一些穆斯林国家组织开始号召志愿者到阿富汗参与打去苏联部队的作战,其中……奥萨玛·本·拉登的组织最后演变成基地组织,美国派出军队顾问到阿协助训练。阿高汗战争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由于入侵阿富汗,苏联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承受巨大的外交压力,处境孤立,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1989 年2月15日,苏联从阿富汗撒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富汗战争爆发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