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 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 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
【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郑观应在同治、光储年间编写《易言》一书。他在序言中指出“由今之道,变今之俗,宜览往古,法自然,诹远情,师长技,攻其所短,而夺其所恃。”这正是《易言》一书写作的宗旨。郑观应认为,在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中国的出路“一言而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他指出。“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益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在该书的《论商务》《论开矿》《论火车》《论电报》《论机器》《论船政》等篇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积极主张近代企业由商民自办,认为中国商政不兴,主要在于政府官员的巧取豪夺和官场腐败积习的干扰。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大胆地提出设议院的主张,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乘”,上下“情谊相隔”。他把两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遣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观应思想主张的历史意义。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基本内容是: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
在联合国宪章中,集体安全规定的基本内容是:安全理事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之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安理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等等。
——据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联合国宪章有关集体安全的规定反映出二战后国际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指出在集体安全原则方面,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有何明显的不同。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
年龄区分黄(3岁以下)、小(3岁-10岁)、中(10岁-17岁)、丁(18-60岁)、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纳租粟三石,绸絹二丈、绵三两。户口不实便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藉,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对户主的手实(申报)加以核对。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祥”,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从中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99)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及其改革举措。
(2)据材料,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省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 | 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的具体同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 |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