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

A. 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

B. 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

C. 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

D. 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

 

B 【解析】从“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可以看出尚书省在唐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决定了唐代中枢决策的方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组织整齐严密;C选项不是尚书省的职责;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查看答案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查看答案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 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 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查看答案

“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

 

查看答案

【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郑观应在同治、光储年间编写《易言》一书。他在序言中指出“由今之道,变今之俗,宜览往古,法自然,诹远情,师长技,攻其所短,而夺其所恃。”这正是《易言》一书写作的宗旨。郑观应认为,在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中国的出路“一言而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他指出。“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益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在该书的《论商务》《论开矿》《论火车》《论电报》《论机器》《论船政》等篇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积极主张近代企业由商民自办,认为中国商政不兴,主要在于政府官员的巧取豪夺和官场腐败积习的干扰。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大胆地提出设议院的主张,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乘”,上下“情谊相隔”。他把两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遣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观应思想主张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