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
A. 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 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