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在其主编的《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在其主编的《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中说,全球化的关键词是“交往”,它包括了五大要素:时空、动因、内容、形式和技术。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全球化与其要素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全球化与其一个或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要素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要素,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1: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时空要素方面。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比较有限。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使得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加紧侵略扩张,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人类迎来真正的“全球化时代”。 总之,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随着时代进步,世界在空间范围上横向联系的不断加强。 示例2:全球化进程离不开内在动因的推动。 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开始于15、16世纪之交的新航路开辟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为满足资本、原料、市场等方面的需求,以葡、西为代表的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商贸往来、殖民扩张等方式将原本分散的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加快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推动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进行资本输出,因此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出于发展的需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人类迎来真正的“全球化时代”。 总之,资本主义及各国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近代以来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推动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示例3:全球化内容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内容要素相关史实:经济全球化,即全球分工与交流,主要表现为欧洲国家以工业生产为主,亚非拉国家主要为原料供应,全球经济联系密切等;政治全球化,即民主政治、代议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等;文化全球化,表现为启蒙思想对美洲、亚洲的影响,或西学东渐,或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利用等。 示例4: 形式要素相关史实:侵略与战争的形式推进全球化,如欧洲的殖民侵略等;主动的融入全球化,如中国对外开放等;国际组织的推动,如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略) 示例5:技术要素相关史实:造船技术改进、罗盘针应用等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世界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应用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推动世界各地区的进一步联系。(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略) 【解析】材料认为全球化包括五大要素:时空、动因、内容、形式和技术,要求就全球化与其一个或多个要素进行论证。据此可以确定论题:全球化进程在时空要素方面的表现、全球化进程离不开内在动因的推动、全球化的内容、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与全球化进程中技术的作用。任意确定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全球化与其要素进行探讨。如确定论题“全球化进程离不开内在动因的推动”,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全球化进程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因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从总体上看,资本主义及各国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近代以来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推动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也可确定其他论题,再根据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论证。总体来说,论述过程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叶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莫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据统计,到1993年,联合国已向十多个国家派驻维和部队,人数达10万之众。联柬机构(联合国托管柬埔寨)实际上控制了柬埔寨的军事、外交、财政和治安大权。这从侧面说明了

A. 当今世界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

B. 冷战后联合国已具有绝对权威

C. 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主权危机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查看答案

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

A. 美国罗斯福新政    B. 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

C. 苏俄新经济政策    D. 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

 

查看答案

针对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总统权力很大

B. 杰斐逊拒绝1787宪法

C. 总统其实就是君主

D. 美国政治是假民主真专制

 

查看答案

在古代雅典,无论是城邦的战和问题,或是粮食问题,还是社会工程的修建,都要通过投票、举手等方式并最终以多数人的意志做出裁决。该现象反映出

A. 雅典城邦推崇人民主权

B. 公民参政是城邦的特色

C.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完成

D. 雅典城邦实为小国寡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