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
A. 儒家的天人感应
B. 道家的无为无用
C. 理学的格物致知
D. 心学的本心灵明
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
B. 棉花种植利润较为丰厚
C. 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民族交流促进棉花种植
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统治区域 B. 缓和蒙汉矛盾
C. 加强控制地方 D. 发展地方经济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A.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 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 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 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 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