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除宋元以来的旧城市有所恢复和发展外,还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除宋元以来的旧城市有所恢复和发展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城市。15世纪全国著名的大中城市即达30多个……明中叶后,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明代的大中城市较多,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如扬州在明初一度仅剩下18户,但到明末城市人口则达80万余。……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规模也普遍扩大。

——节选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表现:大中城市增加,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特点: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等交通发达地区;南方城市明显超过北方。 (2)新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经济的发展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表现:根据材料“15世纪全国著名的大中城市即达30多个……明中叶后,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明代的大中城市较多,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的规模也普遍扩大。”概括归纳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表现即可。第二问特点:根据第一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布局、发展不平衡等方面总结特点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中“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可以得出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材料“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可以得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材料“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可以得出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第二小问:关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内容及时代背景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霍布斯鲍姆认为: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的复杂体。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以来

A.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B. 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C. 现代化模式趋同发展

D. “国家经济丧失独立性

 

查看答案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 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D. 斯大林体制建立

 

查看答案

(题文)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财富资源的猎取

 

查看答案

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即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A. 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B. 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C. 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D. 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