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 开展民众启蒙    B. 进行社会改良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发起国民革命

 

A 【解析】依据材料“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分析得知,作者是在强调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政治实质之变更……不在政治之形式”得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会改良,故B项错误;《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此时中华民国成立,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于1924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 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C.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氢错误    D.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查看答案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海国图志》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一次开放性的总思考,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A. 鼓舞了清朝军民反侵略的斗志    B. 激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情

C. 推动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D. 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