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关德。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1)都看到了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看到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 境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3)同: 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都对反封建专制斗争有积极作用。 异:中国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中国启蒙思想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产物;欧洲启蒙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解析】依据材料一信息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和智慧以及教育重视角度归纳回答。 依据宋元时期理学家主张从倡导伦理道德回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个性解放角度思考回答。 相同点依据材料三从反封建以及个性解放思考回答;不同点从中西经济发展不同以及思想主张和批判君主专制程度不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查看答案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 开展民众启蒙    B. 进行社会改良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发起国民革命

 

查看答案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 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C.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氢错误    D.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查看答案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