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优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迴异反映了
A. 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 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 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 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重农抑商
B. 商人勤俭持家
C. 徽州山多地少
D. 南方经济衰弱
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
A. 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 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 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A.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 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C.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 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A.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C.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
D.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